0305文学院
首页院务公开新闻中心教学科研党建工作精品课程学生工作学院团委实验室招生师范认证教学评估研究生教育
信息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解答者>>正文
文学之用——对一个文学教育核心问题的回答
2015-03-17 11:52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8日)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题记

附言:林语堂是农家平民,他和一个陈姓大户人家的女儿陈锦端互相喜欢,但是该女的父亲嫌弃他,所以把另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廖翠凤介绍给他。廖翠凤在房门旁偷看林语堂吃饭,对父亲说不嫌弃他贫穷,非他不嫁,因为他吃饭不抬头,证明其很认真,因为他连吃饭都那么认真,他肯定会认真对自己(即专一痴爱);也因为他吃饭都那么认真,他做事也肯定会认真,他肯定会成功(即执着痴求)。以后林语堂的言行事业证明了廖翠凤的眼光。

首先提醒四句话:第一句话:最实用的学科和工作也是最讲究思维的(同时要基础扎实)。第二句话:不要把实用蜕变为狭隘。第三句话:最无用的东西是最有用的。第四句话:大学不是中学,必须独立,然后才会有发展,必须培养能力、思维、精神、视野和心胸,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多实践,不做高中生的延伸。

有的学生问我:学文学有什么用?言下之意是文学无用。

第一,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任何知识都是无用的,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但是这“无用”却是“大用”,是对文化传承、思维训练、性格发展、修养提高、能力培养之用。另外,只有把无用的知识实践化的时候才有用。

第二,最狭隘的有用:这个世界上最实用的人是纺织工人、农民和建筑工人,因为他们解决了衣食住的基本需要问题,所以最有用;除此之外,任何的知识与人都是多余的、奢侈的。当然这种观点值得批判,因为它把最基本的东西当做了最终极的最高级的东西,因为人除了衣食住,还有精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审美需求等等。

第三,最实际的有用,能谋生的就有用。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从事文学以及与文学相关的行业,不会因为谁说一句“文学无用”就变得一文不值。如果你现在能够写一手好文章(包括调研、总结、策划等等文章),能够连续发表到很好的刊物上,拿到高级别的大奖,得到领导的赏识,能够以写作谋生,或者特别(超级)能说、能表演,你可以暂时不学文学及相关专业,但是你必须学习(充电)这一点却不能改变,无论你是以文学来提高自身水平,还是以文学之外的东西来提高自身水平。如果不能,就先学着,努力打造好自己的能力。其实任何专业都有用,没有特别红火的专业。文学是个专业,但同时又是适应能力比较强、适用性比较广的专业,例如它同时和教育、文秘、宣传、新闻传媒、影视、艺术、文化产业等等相关。

那么文学院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呢?大致要具备几种能力:读、说(说课、演说)、写、做(操作、实践)、管(管理)、思(思想、思维),前五者是基本能力,后者为高层次能力,以此打造一种综合能力,只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突出训练其中两种能力。但是对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其能力要求是有异的,例如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大概一半同学从事教育行业),这六种能力都应该具备;而对于从事其他行业的学生,应该着重言说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写作能力为主导,只是写作能力不是光靠讲、靠写就能锻炼出来的,还要靠阅读和领悟,这已经有大量事例证明。但是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思维能力都是最重要的,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或者说后备竞争力,我跟踪了一下我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凡是思维能力较强的,一般都找到正规的教育、律师事务所等工作,思维能力较弱的,一般找到企业(我推荐文章发表的学生,从选题到思路都是我的。有的基本是我写了一半,虽然发了核心,因为思维不行,只能找到公司;有个整体逻辑思维可以,但是细部逻辑不行,病句连篇,也找到公司;有的思维能力不用我操心,找到中学或律师事务所。当然这只是一种现象,并非说在公司就业的人思维都不行)。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学文学、哲学、语言学的人做生意不比学经济学、金融学的人要差的原因。因为文学不只是文学本身,能力、思维有时候是相通的,可以应用在其他行业。例如我的硕士同学考上人民银行公务员后,因为原来进行过严格的论文写作训练和思维训练,所以写起金融业的调研报告写得比金融专业科班出身的还好,很快得到提升。而且任何人的能力都是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爱与尊重,等等,专业能力只是各种能力中的重要一环。有的理工科的人说,他们单位的不少领导都是学文学的,或者学文科的,这就是综合能力的作用。(文学并不枯燥,是最具创新性的行业之一,所以学校的西江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放在文学院,而非其他学院;可以从其他书刊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例如从宗教、艺术、哲学、旅游、科技、教育、心理、传媒、影视、军事、体育等等,不过这也需要更深入的了解,不是泛泛而读。不想读的时候,就写自己的心情、思考,我大学的时候写了几个大笔记本)

当然,能力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只考虑学生能力的问题,就拿就业来说,除了学生的能力,还有岗位少,人口多,竞争大,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心理素质,就业歧视,就业意向,就业成本,家庭背景等等等等问题。而且能力是建立在素质的基础上的,那么文学院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例如勤奋、扎实、执著;宽容、友爱、礼貌;自尊自信、自我教育、自我规划,以此打造一种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大文学来就业是可以的,就看你的能力锻炼成怎么样,实践得怎么样?通过大文学来赚个年薪十万以上也是可以的,这样的人不少。通过大文学来赚大钱一般要和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充分联系,可以做当红的剧作家、小说家和传媒老板(如韩寒、郭敬明他们),当然《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更是厉害,身家百亿,不过那是在版权制度严格的英国。不过在缺乏以上相关资源积累的情况下,可以把作品贴在网站上让人阅读,点击量多了也许会碰到好运气。但是要关注社会心态和动态,文学是人学,最终还是要能打动人,给人启发和思考才行。

第四,“有用”必须有个“度”。有人说文科没用,理工科有用,但是理科又不如工科,工科中的某些专业又不如另一些专业,这样一来什么“有用”的都变成“无用”。而且山水轮流转,今天的热门也许很快会变成冷门,今天的冷门也会变成热门,所谓实用与不实用只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对这个人无用,可能对那个人有用;这时候无用,可能过些时候有用;反之亦然。没有任何专业是包打天下的,在同等条件下,是能力说话,不是专业说话,否则读了再实用的专业,但是没有培养出能力,也是白搭;而且当一个人失落的时候,最实用的专业都会被说成无用。有的学计算机的也跟我说这个专业没用,我说是你没有锻炼出能力来。其实文科也很有用,且不说西方的理工科(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是受“无用”的宗教、文艺、哲学等影响;即使在职业构成中,文科的职业也不可缺少。文科影响社会的精神、文化、管理方面,理工科影响社会的物质方面。哲学似乎是所有学科中最不实用的,但是对思维很有用处,复旦大学有个学哲学的本科生,可以选择留校任教,后来下海,也成为亿万富翁,还捐给复旦哲学系一千万。这些例子很多,所以不是学科无用,是自己无用。

第五,不是文学无用,是自己无用。不是文学不好,是自己没有把文学做好、把能力练好。

因为文学一般能训练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当然学文学的人最好具有演说的能力),问题是你能否以极大的耐心、专心、恒心把这些能力训练到位,能否以极大的耐心、专心、恒心把这些能力传达运用到位。我一直给学生强调“别把文学不当文学”,因为文学具有文学性,例如想象与语言、形式等等独特的东西,但是另外,应该“别把文学当文学”,因为文学包含着问题意识、人生体验、性情修养、智慧领悟、思维训练等等。文学不止对自己有用,对自己的后代也有用,现在不少家长就用中国古代诗词、典籍和现代文学作品(小说为主)教育熏陶自己的小孩,中文或者文学阅读对于思维的开放性甚至逻辑性具有良好作用。一般而言,阅读能力强的人,他的思维能力都不错。中国古代传统教育重视文学文化经典背诵的效果之一就是通过经典影响学生的思维和修养。杨振宁曾经多次提到,他在初中时已经学完了高中的数学,本来想继续学习大学的数学,但是他父亲决然让他学习中国文学,他后来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因为这其实是把数学的精确性和文学的开放性结合起来训练他的思维,提高他的修养,所以他30多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应该说这一决定对他影响甚巨。即使是爱读文学而偏科的人,他的思维能力都比较强,例如钱钟书,数学不及格,但嗜好文学的习惯使他成为一代宗师;像韩寒,只有语文及格,但不影响他的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北大博导谢冕先生说得好,“只有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没有一个大的阅读量,视野就不会开阔,思维就不会提升,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缺乏坚持,也很难有大的效果。

为何说不是文学无用,而是自己无用?因为如果为自己找借口、懒惰而缺乏努力与方向的话,无论你学什么都觉得无用。我知道有些学生老爱换专业,换了几个专业还是觉得无用,那就不是专业的问题,是你自身的问题。因为你自己缺乏反省,缺乏方向,缺乏能力的锻炼,再实用的专业都是无用的,因为你本身无用或者无能。我一直强调什么叫个性?建立在自我反思与能力锻炼的基础上的个性才是真正的个性,否则所谓的个性张扬只是个性泛滥。开始的时候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因为欲望较多,努力较少,抱怨多多,从而变成标新立异、我行我素、自大一点的“臭”美。

第六,人生底蕴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文学阅读具有几种境界——1、技巧境界,读其技巧;2、情思境界,读其情思;3、创新境界,读出新意;4、智慧境界,读出智慧(西方探究世界本质,中国着眼人生世态);5、生命境界或者自然境界,以阅读为生命,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时也自成一本书。其实不少商界人士并不庸俗,反而讲究非功利的学习,例如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就反对读一些《穷爸爸富爸爸》之类功利化的书以及急功近利的读书方式,强调通过阅读文史哲著作来增加人生底蕴的厚度,他认为从表面上看,读这些书,跟你未来做的事情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它奠定了你这个人的基础,奠定了你这个人的厚度,奠定了你这个人后来发挥的余地有多大。所以说,最无用的东西是最有用的,如思维、精神、底蕴、文史哲等等都对人有用。

第七,外国人从来不问学的专业是否有用,只问是否做好了,所以他们的科学发展、政治经济、人文精神都比中国强一些,也人性化一些。(当然中国也有中国的智慧,可惜现在过于急功近利了)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问有没有用,就使得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他重视的是外在的东西,而不是内在的东西,学也很难有所成。所以,态度决定人生,真的是句至理名言。希望以后同学们不要问什么学科专业是否有用,最多问问自己是否感兴趣,问问自己足够努力了吗,是否受到启发,是否做好了自己?做最优秀的自己!不跟别人比。

第八,或许有个别同学的“文学有什么用”的疑问,是对急功近利浮躁狂热的社会风气的无形或无意批判,或者对存在的无力感、荒诞感的体验,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是“人生”,就是要把自己的“人”“生”长起来,生生不息,这就需要乐观向上、反抗绝望的精神,而非自暴自弃自怨自艾。

第九,至于人们发觉以文学改造社会的无用,那也是正常的。文学的功能主要是审美、娱乐、认识、教育等作用,不具有改造社会的功利性功能,从晚清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文学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也不属于他自身的社会使命,沦为工具,改造社会只能说是文学的一种隐性作用、辅助功能,不是显性的主要的作用,因为改造社会主要靠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入改革。

第十,文学也是有现实作用的,更有甚者文学有时候会影响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发展或形象,如鲁迅之于绍兴,沈从文之于湘西,张爱玲之于上海,安徒生之于丹麦,等等。

——2010年10月23晚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座谈会后,10月28,2011-11-7,12-31修改。

关闭窗口
网易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肇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地址: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
电话:0758-2716310   邮编:526061  E-mail:wenxueyuan@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