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持的《中国古代诗词赏析》课程是我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来涌现出来的一门集文学性、欣赏性、科学性于一体的通识课程,不仅在文学院长期深受学生欢迎,在全校也有着很大影响。这门课程建设的规划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要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稳定的课程教育队伍,争取成为我校优秀的教学团队。
首席教师丁楹(1976 —),200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有较好的国学功底。自从2000 年9月读研究生以来,先后师从国内著名国学专家沈家庄、程郁缀先生。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2006 年博士学位论文亦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主要从事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尤其以古典诗词为主攻方向,其中又侧重诗词大家的研究。在研读经典和古代作家的相关史料上下过功夫,同时对古代历史、哲学、文学理论等也有一定的研究,选择重要作家作过个案研究。近年来,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南宋干谒与文学”(GD11XZW06)、项目经费3.5万元, 项目起讫时间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主持肇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文学艺术类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XGG201328),研究经费0.6万元;主持肇庆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古代文学》(ZLGC201439),研究经费3万元;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至20世纪的越南汉籍与中越文学交流”(08CZW010),负责两种目录的校勘,经费5万元;项目起讫时间:2008年7月—2012年12月、作为项目完成人排名第一;在《北京大学学报》、《南昌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广州大学学报》、《西华师范大学学报》、《重庆文理学院学报》、《名作欣赏》、《社科与经济信息》、《宋代文学研究年鉴》、《广西社会科学》、《文艺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四十多篇,在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连续三次获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业余从事诗词创作,曾任北京大学诗词协会《北社》理事,现任肇庆市西江诗社理事,已发表诗词作品若干篇。主讲教师黄伟(1965—),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肇庆学院重点扶持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肇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负责人。主要从事中国古、近代文学及戏曲民俗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在《学术研究》、《中山大学学报》、《戏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肇庆学院第六届教学名师奖。主讲教师唐碧红,女,汉族,1983年生。2006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12年至今,在肇庆学院文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文方向,发表过《曹溶词学观及其与浙西词派的关系新探》、《从<孔子>看国学的缺失和文化的敬畏之心》等论文。
由此可见,我们的《中国古代诗词赏析》课程具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学成员从学历、职称、专业研究领域、年龄等方面来看,具有学术实力强、专业互补性强、年富力强的特点,这是该课程将要建设成全校优秀通识课程的基础所在。长期以来,肇庆学院文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中国古代诗词赏析》课程集中了文学院教师长期教学的体验和心血,我们将在课程建设中继续结合文化素质课程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争取带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成果突出的主讲教师队伍,建设成我校的优秀教学团队。
其次,是要精心选择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们的《中国古代诗词赏析》课程既要有别于中,小学相关知识的内容,也要有别于一般《大学语文》中零散的教学,而是给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并有一定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视野和水平。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分类讲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名篇,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中国古代诗人的人生智慧,体会古人与今人种种人生况味的异同。我们准备采用同类作品的异同比较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品的艺术风貌;同时还用想象与还原的赏析方法,将传统与现代对接起来。本课程所选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并不是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教材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大学本科学生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注重探讨中国古代诗词情思、笔致的深层意蕴。许多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如夏承焘、唐圭璋、顾随、叶嘉莹、周汝昌都认为:学生如果能够理解并感悟诗词作品中的情感世界,能够被诗词中的某种情感、体验、精神所感动,就算是有收获了,一首诗词的好与不好、长处与短处,他们自己也就可以体会得到,也就可以总结得出。这种教学施授的理路,就要求我们首先能够把握中国古代诗词的内在生命,其次是要能感发学生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并把两者沟通在一起。所以,我们这门通识课在内容上放弃讲解文学作品时归纳中心思想、艺术特点这样常用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体味、领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赏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中国古代诗词本身包含着一系列难以索解的有趣现象。种种现象,每一项都可能潜藏着有待发掘的丰厚内涵,足以发人深省,启迪人们去思考和研究。科学地揭示现象背后的诸多原因,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诗词名作的魅力之所在,解开谜底,把中国古代诗词放到中国文学发展的背景上加以考察,从而确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我们这门通识课程将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最后,我们将在课程建设中形成一套集音像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件一体的“立体化”教材。
独特的教学理论必须有相应的教材作为基础,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凝定为教材的形式,以便学生学习和推广。而在教材方面,《中国古代诗词赏析》课程具有很好的教材基础,教材不仅有纸质本,还有电子本。我们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性教材,还要重视研究性教材:即从文字教材来看,该课程教材要有一定特色,即以“集评”、“汇评”、“总评”等方式把历代诗词评辑录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原汁原味地欣赏古人的评论,这样更能体会诗词的意蕴和风格,不至于用现代人的想象去理解古人,从而多少体现一点“读原著”的神韵。这符合文化素质教育中提倡的研究精神。
本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念,我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注意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法、了解学生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博士期间曾参加编写《日本词三百首选注》、《唐诗故事》,多次外出搜集资料、调研、访学并参加学术会议。博士毕业后任教于肇庆学院,担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化概论》、《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书法史》及全校公选课《国学研究》、《书法鉴赏》、《武侠小说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并以良好的教学能力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2009年12月被聘为肇庆学院青年优秀教学骨干。2012年4月给厚德书院的学生做了《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的专题讲座,2012年10月给广东省肇庆巿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做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学术演讲,2014年6月28日在肇庆市图书馆开设专题讲座《无言永言思公子,千古文章示尽才——读张晖编<忍寒庐学记>》(已拍视频),2014年7月在肇庆市国土局开设国学讲座,这些讲座和我给学生开的通识课一样,受到了普遍好评。我的教学,初步形成了以下三个特点:一、课堂信息含量大。二、特别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三、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互动多,因此,获肇庆学院文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肇庆学院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陈熹奖),在2007、2012年度肇庆学院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7月被评为肇庆学院厚德书院优秀导师,2014年7月被聘为肇庆学院未来卓越教师“砚园班”导师。2014年11月,我指导学生李季的科研项目《网络文学作品对古典诗词的接受与传播——基于对年轻受众的电子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获得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0580016)立项。
我将继续发扬自己在教学相长方面的特色,竭尽全力做好2014年7月立项的肇庆学院质量工程项目“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视频课程”(ZLGC201439)。使得我主持的《中国古代诗词赏析》课程不仅要有案头教材,还要有网络教材、精品视频,争取两年内建设一套系统、立体的教材体系。
从该课程的实践和设计规划来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前景预期,该课程从多方面设定的措施皆切实可行。综合以上诸方面,本人认为肇庆学院《中国古代诗词赏析》课程是一门教学资源丰厚、教学水平优秀、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将在未来的两年内达到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要求,如果给我们机会,这门课程完全能在四年之内达到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