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工会、直属工会小组:
根据广东省军分区和市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和肇文明委【2009】3号文《关于授予梁承华同志“肇庆市道德模范”称号的决定》及肇工总【2009】52号文《关于做好开展宣传学习梁承华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决定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宣传学习梁承华先进事迹活动。
梁承华同志系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董事长,先后荣获肇庆市“模范军转干部”、“肇庆市道德模范”、全国“模范军转干部”称号。30多年来,梁承华同志模范践行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路,多办利民之事,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爱国为名的良好形象。向梁承华同志学习,就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时时刻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赤胆忠诚,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他艰苦创业、退役不退色、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不图名利,甘于奉献,扶贫济困,致力于构建社会和谐的高尚情操,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通过开展学习梁承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引导全校教职工学习先进典型,争当道德模范,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为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肇庆做出新的贡献。
各分工会、直属工会小组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梁承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开展教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做好组织学习宣传活动。一是做好宣传学习活动部署安排;二是要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做好梁承华事迹宣传报道;三是请在2009年11月30日前将开展宣传学习活动情况发送电子邮件到:gonghui@zqu.edu.cn。校工会办公室联系电话:2716245
肇庆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教育工会肇庆学院委员会
2009年11月9日
附:优秀军转干部:广东肇庆理工学校校长梁承华(来源:新华网)
30年前,他曾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战斗英雄,被授予“雷锋式战士”称号并在全军巡回作报告。
30年里,他隐姓埋名,历尽艰辛,创办了至今资产上亿的民办院校,广济失学贫困学生,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军人的价值,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他就是优秀军转干部、广东肇庆理工学校校长梁承华。今年1月,他被肇庆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联合授予“模范军转干部”称号。
争做忠诚于党的好军人
这是梁承华心头永远的伤痛。
1978年初春,刚刚入伍不到一年的他,参加了驻地居民区的一次火灾扑救。两位战友为了保护正抢救小孩的梁承华,光荣牺牲了。
每次提及这件往事,梁承华总是嗓音哽咽。他是从广西桂林一个偏远穷山沟入伍的,牺牲的两名战友是和他同一批火线入党的,当时他们一同立下过铿锵誓言: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甘愿付出一切乃至生命!
打这起,他铁定了心要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告慰战友。
在一次边境作战中,梁承华带领一个侦察排执行侦察任务,一颗炮弹在他身后爆炸,被掀出十几米远的梁承华当场晕厥。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梁承华被冰凉的露水冻醒了,但是下肢已经不能动弹。他摸摸口袋里的侦察资料,硬是凭着坚强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爬行了10余里地回到我军阵地。经过医生多次手术,他的腰椎虽被击碎,但脊椎神经没受到毁灭性伤害,成功地站了起来。
1986年,梁承华因伤转业。因为他曾经多次在战场上立功,又落下了三等残疾,组织上对他的工作给予特殊安排,当时让他选择到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工作,而他却选择了离妻子娘家住地较近的广东省肇庆市,被安置在政府机关工作。在5年多的工作时间里,他时刻保持忠诚于党的军人本色,从没向组织提过半点要求,连国家按照规定发给他的伤残费,他也没有去领过。
梁承华说:“战友们为了党的事业连命都丢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怎么好意思向党和人民伸手要特殊照顾呢?”
乐当报效祖国的教育者
转业后的机关工作是平静的,但梁承华的内心却一直没有平静,他不愿意就这样平平淡淡直到终老。也许和自己出身贫穷、没有读多少书有关,1995年,梁承华放弃了机关的安逸工作,选择了办学育人的道路。
为了一心一意办学,他隐姓埋名,换掉了电话号码,把名字改为“古边”,取“古老边陲”的含义,时刻提醒自己在古老边陲还有很多牺牲的战友在看着自己开创事业。
没有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住房,把自己的一点转业费和平时的积累全部用上。在东挪西借中,凑足了30万元。没有场地,他就租用了废旧的厂房。没有设备,他就千方百计到工厂去借,想方设法办起了一个70余人的包装印刷技术特色专业班。
肇庆理工学校终于开办了起来,然而,困难才刚刚开始。1995年11月,梁承华再次资金告急,他无法为6位老师发出下一个月的工资,老师们都闹着要走人。
无奈之下,梁承华想到了70多岁的父亲,老人家为自己准备了一笔丧葬费。他在父亲的床前长跪了4个多小时,讨来了这笔“棺材本”,顶过了那一次危机。那一年,梁承华挨遍了家人的责骂,长辈和兄弟叫他“逆子”,爱人骂他是疯子。
功夫不负苦心人。历尽艰辛后,梁承华将一个起初只有78名学生的小型培训班,办成学制3年,拥有10多个热门专业、200多名教职员工、4000多名学员,资产超亿元,具有独立颁证资格的省级重点技术院校。
开办民办学校,在当时梁承华不算第一个,但他的办学风格却是最独特的一个。他继承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从一开始就给学校定下了“铁纪柔情”的校训,提出“凭军人作风生存,靠专业技能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方式,用部队“直线”加“方块”的模式去规整学生们的内务,用军人作风规范学生的行为,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激励学生们学业进步。每个学生毕业后,学校还要连续10年进行跟踪培养。
成为服务人民的社会慈善家
用善心谋事,凭良心办事,靠恒心成事,是梁承华执着一生的信条。
肇庆理工学校创办之初,梁承华就实行“严格管理,人文关怀,开放式教育”,免费招收贫困山区的失学孩子,使一批批原本升学无望的农村孩子求学有门,就业有路。
一次,理工学校新生报名处,一名失去了右臂的家长用左手替孩子办入学登记手续。交完500元后,他胆怯地问负责老师:“学费能否先欠一欠?下半年一定还上。”
这句话被碰巧路过的梁承华听到,他立即把这名家长和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通过询问,了解到这名家长姓朱,因工伤失去了右臂,一家老小五口都有乙肝病,全靠他一条左臂养家糊口。梁承华当即决定减免这名学生学费,并连刚才交的500元钱也全数退还。
在理工学校的档案室里,有一整柜《特困学生登记表》,记录着梁承华办学10多年来资助的1900多名学生的情况:
莫青云,男,廉江人,父母下岗,双亲身体残疾,家境贫寒……同意资助该生,学费全免。
谭美丝,女,连州人,住房被泥石流冲毁,家境贫寒……同意资助该生,学费全免。
陈勇,男,阳江人,单亲,一家六口靠母亲种菜度日,家境贫寒……同意资助该生,学费全免。
……
在梁承华的建议下,学校成立了“特困生扶助基金”,专门为那些想读书却交不起或交不全学费的学生设立,通过师生推荐、个人申请、学校审查的程序确定资助对象。
梁承华不但把爱无私献给别人,还坚持用爱教育别人。
一次,在学校的教务会上,梁承华念了一名阳春籍女生严予瓶写给学校的一封信:我家姐妹多,经济困难,生活费每天只有4元钱,这已是父母对我莫大的厚爱了,可学校现在的伙食费最低也要每天6块钱,如果这样下去,下一步就只能失学了,我恳请学校能否将食堂的菜做得便宜些,只要能继续上学,我每天吃青菜都十分愿意……
念完信后,老师们无不流泪,梁承华声音哽咽地说:“还有很多这样的可怜孩子,我们能帮一个是一个,我希望全校能营造一种人人有爱心、人人献爱心的氛围。”
第二天,学校规定,伙食标准维持不变,吃不了这个标准的学生向学校打报告给予解决,并在全校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第一次捐款中,“特困生扶助基金”就收到了14276.4元的捐款。
在梁承华的影响下,一种我为人人的爱心氛围开始在全校形成,师生之间病痛有人问,冷暖有人知,困难有人帮,错误有人管。(邵伟来 万福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杨小刚)